参观预约
首页 > 他山之石 浏览次数:

鹅湖书院

鹅湖书院在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北麓,其创建与佛家鹅湖寺有关。唐大历年间,大义禅师始创的鹅湖寺,为当年天下八大丛林之一。宋代寺移至山麓。淳熙二年(1175)朱熹、吕祖谦在武夷山寒泉精舍商订《近思录》,后至信州。吕因朱熹与心学大师陆九渊、陆九龄兄弟不同,故邀陆氏兄弟会于鹅湖寺,“相与讲其所闻之学”,史称“鹅湖之会”。十五年,陈亮约朱熹、辛弃疾仿鹅湖故事,商谈世事学问。朱熹因故未到,陈、辛两人“长歌相答,极论世事,逗留弥旬”,为第二次鹅湖之会,亦称“鹅湖之晤”。“嘉定更化”后,理学倍受推崇,后人因慕朱、吕、二陆四位学术大师之道,建四贤祠于鹅湖寺西侧,此即书院雏形。淳祐十年(1250)江东提刑蔡抗改祠为书院,理宗皇帝赐名“文宗书院”,设官师主持,招生徒肄业其中。

元代,书院自鹅湖山麓迁至铅山城内(今永平镇),继续办学。元末毁于兵火。

明景泰四年(1453)广信知府姚堂重建书院于鹅湖山麓,始称鹅湖书院。弘治年间,书院曾迁建鹅湖山顶。正德六年(1511)提学副使李梦阳命知县秦礼迁回原址。万历、天启年间,全国书院两遭禁毁,鹅湖书院有四贤之庇,幸免于劫。明清之际却毁于战火。

清顺治九年(1652)江西巡抚蔡士英重建院舍,招生讲诵,鹅湖书院遂与白鹿洞、白鹭洲、友教并称江西四大书院。康熙五十六年(1717)康熙皇帝手书“穷理居敬”匾,并赐对联,以彰对联,以彰其阐扬理学之功。

乾隆五年(1740)起,知县郑之侨捐俸重建院舍,清田产,集生徒,明正学,刊印《鹅湖讲学汇编》。嘉庆、道光、同治年间,书院时有修葺,弦歌不断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全国学制改革,鹅湖书院先后改为鹅湖师范学堂、讲学所。民国时期,曾办师范学堂、职业学校、中学、干部训练团等。1949年后,曾办解放军教导大队、卫生学校、地质篆刻学校等。

195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,现占地8000余平方米,有照壁、义门、礼门、头门、石坊、泮池、泮桥、讲堂、御书楼、西贤祠、文昌阁、关帝庙、号舍、碑亭、敬惜字炉等建筑。

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(摘录自《中国书院》)

 

 

        
 
        

CopyRight 2008 东林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07535号 Email:donglinshuyuan163@163.com